迎接大運會,消防安全保衛工作至關重要。深圳市125個涉大場所以及社會面單位的“滅火救援”問題,是大運消防安保工作重任的重中之重,深圳全市一千多名消防官兵,目前正在以怎樣的工作精神與態度,迎接這一歷史性的挑戰?
大運特勤消防站保“水晶石”無虞
記者昨日獲悉,大運城特勤消防站將定于近日正式進駐“水晶石”,這對于負責滅火救援工作的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隊,無疑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意味著大運消防之最艱巨重責,“水晶石”及其周邊的消防安全,將在消防官兵入駐后,得到全方面的消防保障。
此外,面向全市125個涉大場館,在原有35個消防站的基礎之上,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隊還新設立了臨時消防站點22個,其中提前進駐并24小時值守的臨時執勤站8個、賽前2小時進駐的臨時執勤點14個。
大運期間,只要有火災發生,以大運城為例,各涉大場館傳承奧運和亞運會的滅火救援模式,即“1、3、5、10”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可確保在1分鐘內涉大場所各崗位員工和大運志愿者能撲滅初期火災,3分鐘內場所安保團隊、現場執勤點隊員能到場撲滅場館火災,5分鐘內轄區消防官兵能到場滅火救援,10分鐘內增援消防官兵能到場完成滅火任務。
125個場館125個滅火救援預案
事實上,125個涉大場館消防安全的背后,并非只是單一的滅火救援模式,而是有著125個完全度身定制的滅火救援預案。在深圳公安消防支隊,羊城晚報記者瀏覽了這些預案文檔,每一份消防安保預案幾乎都有七八十頁之多,并且進行了反復的審核和修改完善。
記者了解到,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輕松。在每個場館預案制定之初,有不少消防團隊的方案被反復退回,被要求修改,修改次數多于十次者不在少數。
雖然工作繁雜,壓力巨大,但是,深圳公安消防支隊由上至下,毫無怨言。公安消防支隊大運辦主任、副支隊長鄭偉宏這樣表示,“我們不怕麻煩,只要能確保大運會的安全就行。”
滅火救援演練600多次
預案齊備后,也絕不能停留在耍“嘴皮子”上,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隊給自己定下一個“硬杠子”:大運會前夕,對于轄區所有涉大場館,各消防中隊的滅火救援演練次數不少于5次,大隊不少于3次,支隊不少于2次。
對于每一次演練,他們都要求所有設施必須全部到位,每一位隊員必須掌握進攻路線,掌握消火栓的位置、數量以及水泵接合器的具體位置,以此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夠處理得當,此外,每演練一次就要進行總結,修改預案,達到實戰要求。與此同時,公安消防支隊還給官兵們下了這樣一個硬性要求:大運臨戰期間,所有人都要了解自己負責的涉大場所的地理位置以及毗鄰建筑物的設施配備,還要熟悉涉大場所周圍水源與內部消防設施運作情況,更要深知涉大場所的疏散通道和重點部位,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截至今年7月15日,深圳市公安消防各級部隊共組織開展這樣的演練631多次,出動官兵12640人次,消防車2537輛次。
消防戰士心中構筑“防火門”
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張道才稱:“消防演練次數再多,如果不能給每一位消防戰士心中構筑一道堅實的‘防火門’,就依然不能確保每一位戰士能夠在‘真刀實槍’面前,從容應對火災,將涉大場館的火災損害降到最低。”
為此,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隊除了加大訓練強度以及定期進行演練之外,還在廣東省公安消防總隊的帶領下成立了督導小組,定期檢查預案能否達到實戰化要求,核實基礎數據的準確性,以及隨機拉動消防安保團隊隊員進行演練。
因而在很多時候,為了更準確地檢測和鍛煉隊員的應變能力,督導小組會在不告知的前提下,采用現場提問、重點部位排查等方式組織隊員進行消防演練,以此來鞏固隊員們對涉大場所的熟悉程度。目前,隨著演練次數的增加,絕大多數隊員已經能泰然自若地面對每一次的突擊檢查了。
記者手記
他們正在打造“五最”消防鐵軍
在大運的消防安保工作中,制定修改滅火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消防演練、消防站點、消防裝備建設,以及警力調配、部署和消防通信保障等客觀條件,必須要過硬,毋庸置疑。但其實更為重要的,還是人的因素。
據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隊政委卓永專介紹,今年初,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隊提出了打造“工作最出色、戰斗最勇敢、素質最優秀、裝備最精良、形象最可愛”的“五最”消防鐵軍的目標,并圍繞這一方向努力發展前進。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他們的保衛下,大運的消防安全定會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